中國古代,將奉公守法的官吏,稱之為“循吏”;用現在的話說,就是清官、好官。
籍貫四川樂山犍為縣的李拔,清乾隆年間曾先后在湖北、福建、湖南多地,做知縣、知府。不管在哪里主政,李拔都常憂百姓疾苦,清正廉潔、勤政為民、造福一方,被譽為“一代循吏”。
李拔親自立下的李氏家族家規,兩百六十多年來,一直在護佑著李氏族人;而家族后人,也一直在踐行、傳承著李氏家規。
7月24日、25日,封面新聞·華西都市報記者前往樂山市犍為縣采訪,親身感受如潔白玉潤的茉莉花般的李氏家族家規。
“一代循吏”立下李氏家族家規
犍為縣文廟旁有條街叫“文林街”,意即“文人如林”,因為這條街出了李拔及其族人。
李拔,犍為人。38歲中進士,繼而在湖北、福建、湖南做官,先后任長陽、鐘祥、江夏知縣,衡州、永川、岳陽、漢陽府同知,福寧、福州、長沙知府等等。
在長陽興水利、重教育,除暴安良;在福寧(今福建寧德)廣種樹,首開種玉米棉花、種桑養蠶先例;在湖北率眾整治長江……
李拔做官二十余年,政績斐然,深得朝廷信任,曾五次得到乾隆皇帝召見;也深得百姓喜愛:李拔從福寧知府調任福州知府兼理海防時,福寧百姓不讓他走、福州百姓則爭著搶,留下“兩郡爭守”佳話,62歲因積勞過度去世。
李拔為官勤政、清正廉潔。寧德、福鼎、福安、霞浦4個縣的城池修建需銀820余兩,他帶頭先捐200兩;有人想花錢買官,派人送來書信和五百兩銀子,李拔當眾燒毀書信,拒絕了銀子;李拔從福州返鄉奔喪過楚,楚地百姓自發集資700余兩,想給他立生祠。李拔竭力制止。
李拔把做官與榕樹作對比,“榕為大木,猶蔭十畝”,“在一邑則蔭一邑,在一郡則蔭一郡”?!堕}東歷史清廉人物薈》,稱李拔為“一代循吏”。
乾隆28年(公元1763年),李拔因父母相繼去世,返鄉奔喪。這次,李拔召集族人新建祠堂、撰修了一套共六卷的《李氏族譜》。李拔親自立下的李氏家族家規,散見于族譜。家規的精髓是孝悌、勤儉、敬法、治心、修身等,歸納起來包括:為官當勤政愛民、清正廉潔;教子當德才兼備、以德為先;傳家當耕讀勤儉、孝悌為本。

李氏族譜
李氏家族后人踐行家規
從1763年李拔立下家規開始,兩百六十多年來,李氏家族后人,一直在踐行著李氏家規,因此涌現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后輩。
李拔長子李元模,孫子李錦源、李宗濂,也都高中進士,制造出“一門四進士”的奇跡。而據《犍為縣志》記載,有清一代,犍為縣一共才出了九個文進士,李拔祖孫三代就占了四個;李氏后人中,有6位分別在8個地方擔任過知縣,且個個都像他們先祖李拔一樣,勤政清廉。
李拔的第七代孫李道熙 (1920-2007),著名書畫家,嘉州畫派創始人之一。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、四川省文史館員,曾任四川樂山美協主席。在五通橋中學從教30年,從事書畫50年。書畫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展覽并獲獎。
李拔的第八代孫女李怒云,博士(教授級高工),現任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,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創始人。李怒云曾任職中國國家林業局植樹造林司副司長。
作為中國林業碳匯管理的開拓者,李怒云在林業碳匯領域的研究在國內外頗有影響,多次參加聯合國氣候大會和相關國際會議。她編著(譯)出版了九本專著,其中《造林綠化與氣候變化一碳匯問題研究》等,是中國最早的林業碳管理書籍。
現在,李拔及李氏家規在當地已經產生深遠影響。李拔的生平故事、廉政事跡、李氏家規,被當地政府以浮雕作品的形式廣為宣傳。而“李拔館”,已成為犍為縣乃至樂山市黨風廉政教育、青少年教育的重要載體。自李拔館開館以來,全縣各單位(部門)已組織黨員干部職工8000余人次現場學習,吸引游客10萬余人次前來打卡參觀。

李拔館
傳承家規
8歲第十一代孫背誦家規行云流水
李佳,是李拔的第九代孫女,丈夫是賴金普。
犍為縣文林街的李氏8大房,后人在各地開枝散葉,從政、經商、任教、務農。但李佳夫婦一直在犍為,守著李氏老宅。
7月24日,在犍為縣文廟內的“犍為李拔研究會”辦公室,我們見到了李佳夫婦。
李佳夫婦
李佳說,犍為李拔研究會,是李怒云、李佳、賴金普等后裔及家人,匯集熱心研究李拔文化的犍為籍賢德人士,在犍為縣委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,于2019年9月6日成立的民間社團,現有成員76人。
研究會成立三年多來,對李拔清正廉潔的基本性格、修齊治平的政治品格、文學修養、書法藝術、為官之道、環保意識、人才意識、為民意識等等方面開展了收集、整理、研究和撰寫成冊。
研究會成立前,在2010年冬天,聽說九井鄉村封門山下的干壩子、李氏族人李人德,保存著一套完整的六本《犍為貽清堂李氏家譜》,李佳夫婦當即開車前往??吹綒v經滄桑、封面與封底破損嚴重的家譜,李佳夫婦借出后馬上花了近千元、復印了兩套存留?!凹易V中,李拔用自己的經歷告誡兒孫后輩,勤勤懇懇做事、認認真真求學、坦坦蕩蕩做人,要堅守不爭、不欺的底線?!崩罴颜f,就是在今天,這也依然具有耀眼的光芒。
六本《犍為貽清堂李氏家譜》,被李氏族人視為珍寶。那以后,高中語文教師退休的賴金普,花了整整12年時間整理,抄錄、校對、斷句、翻譯,“這個過程中,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?!?/span>
李氏家規,散見于一套六本,李拔又親自精煉為一首220個字的五言詩《譜·成書訓示后》?!白娴麦锤?,家聲世胄良?;梅且捉B,兒曹當自強。澄心先潔白,動履葉安詳。性天勤顧諟,器識闊汪洋。親師兼擇友,黽勉事青箱……”賴金普解讀:李拔的這首詩,可說是過去家教的典范,其中的教育理念和思想,對當下的子女教育,不乏積極意義。
李佳證實:自己很小的時候,就能熟讀、背誦這首詩?!拔乙惨笪业膬鹤颖?。六本李氏家譜不能背得完,但這首詩,一定要背?!边@個傳統,也一直被李氏后人繼承。李佳在成都讀小學的孫子賴柯宇,暑假回犍為陪爺爺奶奶,8歲的賴柯宇,見有生人在場,最初還有些靦腆。但猶豫一小會后,賴柯宇小臉一紅,開始背誦。那種倒背如流的自然、那種行云流水的順暢,讓人非常喜歡。
賴柯宇背誦
“他還小,詩的意思、含義,我們給他講了個大概。但他長大了,一定會深刻理解?,F在,我們就是給他埋下種子,李氏家規的種子?!崩罴颜f。
李氏家規惠及當地
8萬畝茉莉花每年產值7億多
采訪中我們了解到,犍為縣是僅次于廣西橫縣的中國茉莉花第二大產區。全縣種有8.6萬畝茉莉花,2021年產量2.08萬噸、產值達7.2億元;2022年產量2.15萬噸、產值達7.7億元。
犍為縣清溪鎮洛江村,大量種植茉莉花。從鎮長吳小洪到村支書龍洪東、村民李玉蘭、王清盛,都知道茉莉花是李拔從福建帶過來的。四川省炒花甘露茗茶有限公司董事長程剛,家族以生產、銷售茉莉花茶為業。對于李拔,程氏家族一直心存感激:“兩百多年來,茉莉花都在惠及我們家族、惠及整個犍為?!?/span>

美麗的茉莉花
茉莉花的花朵,潔白玉潤,香氣清婉柔淑。中國民歌《茉莉花》,早已成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名片。將茉莉花帶到犍為縣的李拔和他立下的李氏家規,也定會如茉莉花的淡雅香氣那般,飄蕩在一刻不能缺的空氣中、流淌在人的血液里,永世流芳。
李氏家族家規
為官當勤政愛民、清正廉潔;
教子當德才兼備、以德為先;
傳家當耕讀勤儉、孝悌為本。